第二章 教育的问题(3)

正因为说什么“大家都是好朋友”

才使得欺负人的手段变得越来越阴险

大概是因为日本有“发臭的东西就用盖子闷掉”这样的文化,所以最近社会上说漂亮话、说应酬话的人是越来越多了。说这种话其实和歧视语的问题是一样的,也就是不触及事物的本质,只是在事物上加一个盖子,然后实施隐瞒和欺骗。

人们都说,孩子是天真无邪的,是没有污点的天使。

这样的孩子也会欺负人,是因为他们在模仿大人。所以嘛,孩子们之间不应该争吵打架,应该大家手拉手都做好朋友。人人都会这么说。

确实,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的世界,都存在着欺负人的事。但你不能说这是孩子在模仿大人,因为孩子也是人。

人类自从登上了自然界的王位,自从其他的动物无法与人类匹敌开始,人类之间的相互残杀就没有停止过。你就说非洲吧,至今仍有部落间相互厮杀这样的事。而我们对这种事怎么看呢?我们会说这是野蛮人的行为。

但是呢,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。因为就在你自己的身边,孩子们也在进行着类似于相互厮杀的事。

人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动物,无法忍受和平的状态,总要到哪里去找出敌人来厮杀。如果找不到外敌,就在自己人中间找。所以呢,就是在那些和平主义者的市民团体中,也会发生因一言不合而大打出手的事。

我听一位研究罗马宗教史的学者说过,在耶稣时代的罗马,存在着许多像基督教那样的宗教团体。

只要用手碰一下 病 人 的身 体 , 就 能 治好 那 人的 病 ;能够在天上飞……像救世主耶稣那样的教祖有许许多多。而基督教呢,只不过是在你死我活的宗教竞争中获胜了的一方而已。

其实不用做这样的说明,人类的历史也已证明了宗教和战争就是一对双胞胎兄弟。而我们现代人呢,对此的认识甚至都深刻到了叫人头疼的地步。

为了信仰而战,其实就是在说我们无法证明自己所信仰的神是一种真实的存在。难道可以说,在战争中获胜一方的神就是正宗的神吗?如果可以这样说,那这个正宗的神就一定是个战神。

事实并非如此,因为打来打去老打不出个输赢,所以战争就没完没了地持续着。

自从人类开始了群居生活,人们之间就有了欺负和被欺负这样的事,这样说大致没有错吧。

就是说,即便是儿童的世界,也从古到今都存在着欺负。

如果说最近这种欺负变得越来越阴险越来越恶毒,那是因为儿童的世界正在发生质变。

过去,儿童的世界就像狼或花果山上的猴子世界一样秩序井然。从孩子头到班级里最弱的一个,排列清楚。“人都是平等的,大家手拉手,都做好朋友”什么的,以前没人说这种话。

从举行入学典礼那一刻起,彼此不服气的同学们就瞪着眼吵上了,然后就自然地排出了序列。之后,会和别的学校的孩子争吵打架,但在自己的学校里盯着哪个弱小的孩子欺负这样的事很少见。因为胜负强弱已经分清楚了,所以没必要这么做。

战国时代,日本全境都陷入混战,也是因为排名不清的缘故。 到了丰臣秀吉、德川家康的时代,战争终于结束,因为排名清楚了。排名一旦确立,就没有人会打仗了,打仗就会成为一件完全多余的东西。

这和恃强凌弱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是一个道理。

这只是欺负弱者,如果班级里的头头做这种事,那他立马就会失去全班同学的信任。恰恰相反,如果班级里的弱者被其他班级或学校里的人欺负了,那么这个头头就必须去为他讨回公道。

而如今的教育呢,说什么“人都是平等的,大家手拉手”之类的,其实就是让孩子们躲到暗处去争吵打架。

即便老师说这是一次全班参与的接力赛,如果输了就是全班同学的责任,孩子们也清楚真正的责任应该由哪个同学来负。

这和我前面说的完全是一模一样的。跑得快的人就是跑得快,跑得慢的人就是跑得慢。脑子不好使的就是不好使,长相难看的就是难看。没什么平等不平等的,孩子们心里对此清清楚楚。

可是,因为不可以光明正大地说这种事,所以孩子们都躲到背后大说特说。因为不可以有强弱排名,所以强者必须靠欺负弱者来向伙伴们显示自己的强者地位。与过去不同,现在的孩子们正是靠着欺负弱者来认知伙伴意识的。

如果老师发现强者对弱者动武,进而叱责了那个强者,那么强者就会转为对弱者进行语言攻击。最近,学校里发生的欺负大多表现为:全班同学集体不理睬班级里的某一个同学。如果这样也不行,孩子们就肯定会去寻找更加巧妙的欺负手段。没有什么游戏比被大人们禁止的游戏玩起来更有劲的了。对喜欢欺负弱者的孩子来说,这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之相比的一场精彩刺激的游戏。

这就是我们今天面对的欺凌。

以前也有欺负,但那只是骂骂别人是傻瓜、是丑八怪之类的,而且基本上都是嘴上骂过了也就结束了的事。只要有了排名秩序,就没有必要一天到晚在背后盯着某个人欺负。

孩子们一旦形成团体,就会表现出动物的本能,就需要有一个强弱排名。

如果你仔细地研究一下儿童,就会明白这个道理。可现在的大人呢,对这么简单的道理视而不见,光是耍嘴皮子说什么“大家手拉手,都做好朋友”之类的漂亮话,所以儿童的世界反而发生了扭曲和颠倒。

现如今学校里的老师们,大概从来也不会和孩子们有什么真正的交流吧。

小时候,我是个慢性子的孩子。

前不久,我碰到了阔别四十多年的小学班主任老师。

那位老师以前经常来我家玩,我们就聊起了以前的事。老师用怀旧的口吻说了以下这番话。

“是的呀。我喜欢看书,领了工资几乎全用于买书。就这样,有时连吃饭的钱都没了。没钱我就到你家去,你妈妈会做饭给我吃,还会帮我洗衣服,有时甚至还会给我一点零花钱。你妈妈真的给了我很多帮助。”

如今学校里的老师要是做这事,肯定会被教委点名批评,但以前这种事再正常不过。

在当时,居民区和小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。如果小学里来了个新上任的老师,第二天当地的居民就全都知道了。米店老板会为他拿来大米,一边说什么“老师单身一个,大概还没准备米吧”。如果他走过寿司店门口,店老板会叫住他说“今天的寿司估计要剩下了,老师您就请进来吃点吧”。

学校里组织郊游,妈妈们会穿上家常衣服来一起参加,一路照顾好孩子们。每个班级都有六十个孩子,所以靠老师一个人是照顾不过来的。如果坐在大巴前面的哪个孩子晕车呕吐了,坐在后面的某个别人家的妈妈会赶紧跑过去照顾。如果听到哪家的孩子没有妈妈、去郊游也没人为他准备便当,米店老板就会和寿司店老板商量,然后把做好的便当送到学校里来。

这种事情,在以前是理所当然的。如果哪个孩子干了坏事,那么别人家的爸爸也可以揍他,更别说在学校里不听老师话什么的了,这种事情只有坏到极点的孩子才敢做。
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