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三章 游侠遗孤

司马迁被定了死罪,罪名是“诬上[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‘因为诬上,卒从吏议。’]”。

为李陵开脱,就算李陵真降,也只是庇护罪臣,至多受笞刑、去官职、谪往边塞,诬蔑天子却是罪无可赦。

到冬季行刑,还有半年。他不知道还能否见妻子一面,更无论儿女。至于史记,后半部则只能留在心底,与身俱灭。

司马迁呆坐在囚室最角落,不吃不喝,如一堆粪土一般。去年,他虽然也曾数次想到自尽,但此刻才真切看到死亡,如黑冷无底之崖,就在前方,只要走过去,一步迈出,便将瞬间坠落,从此湮没。

不能!不能如此!

想到平生之志就此灰灭,司马迁猛地跳起来,奔向囚室外面,一连踩到两个囚犯,几乎被绊倒,却无暇顾及,踉跄几步,挣跳着来到门边,抓着木栏,向外高喊:“给我笔墨竹简!我要笔墨竹简!”

一连喊了数声,狱吏气冲冲赶来,厉声喝道:“死贼囚!叫什么?”

“我要笔墨竹简,请给我笔墨竹简!我不能平白死去!求求你!”司马迁跪下身子,不住叩头哀求。

“住嘴!”狱吏打开锁冲进来,举起手中的木锤劈头就打。

其他囚犯吓得全都缩到囚室里面,司马迁却不避不让,仍旧跪伏在地,苦苦哀求:“请给我笔墨竹简,求求你!”

狱吏越发恼怒,下手更狠,一阵乱打,司马迁顿时昏了过去。

等他醒来,肩背剧痛,头顶被敲破,血流了一脸,流进嘴里,一股咸涩。

他彻底灰心绝念,挣扎着爬到囚室角落,其他囚犯慌忙让开。他躺下来,不再动弹。回想自年少起,便胸怀壮志、纵览群书,自负举世无匹,矢志要写下古今第一史篇。而如今,却躺在这里哀哀等死。他忽然觉得自己竟如此愚傻,不由得笑起来,笑声如同寒风泣鸦,惊得其他囚犯全都悚然侧目。

笑过之后,心中无限悲凉,却也随之释然,不再惊慌恐惧,事已如此,惧有何用?不甘有何用?

回到客店,硃安世坐下便开始喝酒。

韩嬉在一旁连声催问,他却心中翻涌,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讲起。

“到底怎么一回事?快说啊!”韩嬉一把夺过硃安世手中酒盏。

“驩儿是孔家子孙……”

“哪个孔家?”

“孔子。”

“孔子?”韩嬉也大惊。

硃安世将前后经过大致讲了一遍。

言罢,不由得向驩儿望去,驩儿一直坐在一边,低着头,抱着那只漆虎轻轻抚弄,案上灯光只照到他的肩头,看不清神情。

想想孔家,再想想自己身世,硃安世不由得苦笑一声。

他的父亲名叫郭解,曾是名满天下的豪侠。当年,王侯公卿、俊贤豪杰无不争相与他结交。硃安世五岁时,有个儒生宴请宾客,座中有人赞誉郭解,那儒生反驳说郭解“专以奸犯公法,何谓贤?”不久,那儒生便被人杀死,舌头被割掉。官府因此追究郭解,郭解却毫不知情,司案的官吏便上奏郭解无罪。然而时任御史大夫的公孙弘却言:“郭解虽不知情,但此罪甚於郭解亲自杀之,罪当大逆无道。”于是下令族灭了郭家。[参见《史记·游侠列传·郭解》]

硃安世虽然被家中一个仆人偷偷救走,却从此孤苦伶仃,受尽艰辛。

父母亲族行刑那天,他偷偷躲在人群里。几十位亲人都穿着囚衣,被捆绑着跪成几排。他的三个堂兄弟、两个堂姐妹,年纪都和他相仿佛,也跪在亲人中间。大人们都低着头,一动不动,但那几个孩子看到刽子手手中明晃晃的刀,都哭喊起来。他爹郭解顿时大声喝骂:“哭什么?郭家子孙,不许堕了志气!”那几个孩子不敢再哭出声,低着头呜咽抽泣。监斩官一声令下,十几个刽子手一起挥刀,他吓得忙闭上眼睛,但至今忘不了刀砍过脖颈的“噗噗”声、人头落地的“咚咚”声,还有围观者一阵接一阵混杂的惊叫声、哀叹声、哄笑声……

从幼年起,他便恨极儒家、儒生,刻苦习武,要杀公孙弘报仇,然而没等他长大,公孙弘已先病死。此事成为他一生大憾,因此立誓:只要见到儒生,离他一丈,他必骂之;离他五尺,他必唾之;离他三尺,他必踢之。

哪能料到,他竟会为了救儒家鼻祖孔子后裔,舍下妻儿,四处逃亡,数番遇险,几度受伤。现在又为了一部儒家的破书,千里奔波,徒费心力!

想起这些,他顿时有些心灰。

韩嬉问道:“你怎么打算?”

硃安世低头寻思:若驩儿是个孤儿,我自然该带他走,好好养大。但既然他亲族仍在,又是天下闻名、举世仰慕的赫赫孔家,而我只是个犯了重罪的盗贼,又何必再多事?至于古文《论语》,本出自他家祖宗,就只该属于他家,还找谁去传?

想通之后,他心下豁然,又抬起头向驩儿望去,驩儿也正抬起头望向他,黑亮的眼中目光游移,像在犹豫不决。

硃安世有些纳闷,却见驩儿爬起身走过来,到案前,抓起酒壶,斟满了两杯酒,先端起一杯,恭恭敬敬递给硃安世。硃安世一愣,忙伸手接过。驩儿又端起另一杯,送到韩嬉面前。

硃安世和韩嬉面面相觑,都觉得诧异。

驩儿却微微一笑,忽然跪在硃安世面前:“硃叔叔,你为了救我,走了这么远的路,受了这么多伤,吃了这么多苦,还几次差点送命,这些我全都牢牢记在心里。我不能再拖累你,我想去伯祖父家。我现在年纪小,报答不了你。我一定努力学本事,长大后再报答硃叔叔。”

说完,驩儿伏下身子,连磕了几个头。

硃安世听驩儿话语诚恳,看他神情认真,心中滚热,几乎落泪,见他跪地磕头,忙跳起身,过去抓住驩儿,大声道:“驩儿,你没拖累我!”

“要没有硃叔叔,我早就死了。为了我,你连婶婶和郭续都没去找。”驩儿仍笑着,黑亮的眼中却闪出泪光。

硃安世忙道:“我是见你乖,是个好孩子,才满心愿意这样做。我也正要和你商议这事,你伯祖父家声名显赫,比我这盗贼要强过千万倍。不过你说要实话,你是真想去伯祖父家,还是怕拖累我?”

“我真心想去。”

“在硃叔叔面前不许说谎!”

“我没说谎,我真的想去。我是孔家子孙,就该回孔家去。”驩儿斩钉截铁。

硃安世不知道再该说些什么,揽住驩儿,长声叹气。

韩嬉在一旁道:“驩儿是孔家后裔,回孔家自然是正理,的确要比跟着你好。”

“照理来说,虽是如此,但——”硃安世心头有些乱,看着驩儿,更是拿不定主意。

韩嬉笑道:“你舍不得驩儿?”

硃安世嘿嘿笑了笑,伸手抚摩着驩儿的小肩膀,心中诸般滋味翻涌。

驩儿用手背抹掉眼泪,眨了眨眼,也微微笑着。

韩嬉又道:“你先别忙着舍不得,我想那孔家还未必愿意收留驩儿呢。”

硃安世点头道:“说的是。我先带驩儿去探一探,他们若有半点不情愿,我立刻就带驩儿走!”

靳产赶到了长安。

不枉他几千里跋涉,终于查明事情原委,而且算得上是一个天大的隐情——那小儿居然是孔子后裔!

他读了这些年的儒经,没想到有朝一日居然能和孔子后人牵涉到一起,既觉诧异,又感荣耀,更是禁不住满心得意。虽然此事还有些疑团:那些绣衣人是什么来头?为什么要追杀孔家后人?那朱氏所说的经书又是什么?不过他也仅仅是好奇,并不如何挂念,能查出那小儿的身份,就已足矣。

远远望见长安,巍然屹立于晴天白云之下。

他大张着嘴,不由得呵呵笑起来。一路笑着,来到城墙下,抬头仰望,见城门宏阔,城墙巍然,他瞪大了眼,惊叹半晌,才小心迈步,走进城门。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到帝都,进了城,只见城楼如山、街道如川,往来的行人个个衣锦着绣、神色悠然,他目眩神迷,气不敢出。

一路小心打问,辗转来到执金吾府寺门前,看到那轩昂门户,他顿时有些心虚气促。大门外立着几个门吏,衣着鲜亮,神情倨傲。他停住脚,掸了掸身上的灰,鼓了鼓气,才小心走过去,向其中一个门吏陪笑道:“麻烦这位小哥——”

那门吏目光一扫,冷喝道:“谁是你的小哥?”

靳产知机,忙赔笑道歉,同时从怀中取出一小串铜钱,递过去道:“劳烦老兄,替在下通报一下,在下是湟水督邮靳产,有要事禀告执金吾大人。”

门吏斜瞅了一眼,撇嘴道:“果然是湟水来的,黄金比河水还多,一出手就这么一大串钱,要砸死我们这些小县城里的村人!”

靳产忍住气,继续陪着笑,又取出收到的急报,展开给那门吏看:“这是执金吾发往湟水的急报,在下就是来禀报这件事的。”

门吏扯过去一看,才不再奚落,一把抓过那串铜钱,揣在怀里,说声“等着!”转身进了大门。

靳产候在门外,惴惴不安,半晌,那门吏才回转来,身后跟着一个年轻文吏,那文吏出来问道:“你就是湟水督邮?随我来。”

靳产忙跟了进去,沿着侧道,穿长廊,过庭院,来到一间侧室,脱履进去,里面坐着一位文丞。

那文吏道:“这是执金吾左丞刘敢大人。”

靳产忙伏地跪拜,刘敢只微微点头,随即问道:“你是从湟水赶来?”

“卑职是从冀州常山来的。”

“哦?”

“收到执金吾大人发来的急报后,卑职火急查办,为追查线索,从湟水赶到金城,金城奔赴张掖,又从张掖转到朔方,最后在常山,终于查明了真相。”

“哦?很好!你查到了些什么?”

靳产忙取出一卷锦书,这是他在常山写就,详细记述了自己一路追查详情。

那文吏接过锦书交给刘敢,刘敢展开细读,良久读罢,面露喜色,点头道:“很好!很好!实在是辛苦你啦。”

靳产听了,心中大喜,竟一时语塞,弓背垂首,只知不住地点头。

刘敢又微微笑道:“你这功劳不小,我会如实禀报执金吾大人,你先去歇息歇息——”接着,他又转头吩咐那文吏:“你带靳督邮去客房,好生款待!”

靳产俯身叩首,连声拜谢,而后才爬起来,随那文吏出去,曲曲折折,穿过回廊,来到一座僻静小院,僮仆打开一间房舍,毕恭毕敬请靳产进去安歇,文吏又吩咐那僮仆留下,小心侍候,这才拜辞而去。

靳产见这院落清静、陈设雅洁,随眼一看,处处都透出富贵之气,不由得连连感叹。僮仆打了水来,请他盥洗,靳产看那铜盆澄黄铮亮,盆壁上刻镂着兰花草虫细致纹样,虽然内盛的只是清水,也似比常日的水清亮精贵许多。他知道哪怕这僮仆,也是见惯了达官显贵,因此举手投足格外小心,生怕露怯,遭他耻笑。

洗过脸,他刚坐下,方才那文吏又转了回来,身后跟着两个婢女,一个端食盘,一个捧酒具。

“这是刘敢大人吩咐的,给靳督邮洗尘。些须酒食,不成敬意,晚间刘敢大人要亲自宴请靳督邮,请靳督邮先润润喉。”

靳产忙站起身,连连道谢。

两个婢女将酒食摆放到案上,小心退下,文吏说了声“请慢用。”随即转身离开,那个僮仆也跟了出去,轻手带好了门。

屋内无人,靳产这才长出一口气,松了松肩背,坐下来,笑着打量案上酒食。虽说只是几样小菜,却鲜亮精巧、香味馥郁。便是那套匙箸杯盘,也都精致无比,从未见过。

他轻手抓起那只形如朱雀的铜酒壶,把玩一番,才斟了些酒在同样形如朱雀的酒爵里。酒水从雀嘴流下,澄澈晶亮,浓香扑鼻。他端起酒爵,先闭眼深嗅,一阵眩醉,迷离半晌,才张口饮下,嗯……果然是执金吾家的酒,如此醇香,好酒,好酒!一爵饮尽,他又斟一爵,连饮了三爵,这才拿起两根玉箸,夹了一块胭脂一般红艳的肉放进嘴里,细细咀嚼,有些酸甜,又有些辛辣,不知是什么酱料制成,从未尝过这等滋味,竟是好吃之极!

正在细品,腹中忽然一阵绞痛,随即心头烦恶,全身抽搐!

他猛地倒在地下,胸口如同刀子乱戳,又似烈火在烧,先是忍不住呻吟,继而痛叫起来。

毒?酒里有毒!

他心中一阵翻江倒海,随即一道闪亮:孔家!朱氏被缉捕,官府无簿录!那部经书!孔壁古文?刘敢下毒,独揽功劳?怕事情泄露?

他忽然明白:自己一脚踩进了一座鬼沼,有来无回。

也忽然记起当年老父劝告的一句话:贫寒苦人心,富贵夺人命。

然而,为时已晚,他已如死狗一般趴在地下,眼珠暴突,嘴角流沫,只剩几口残喘……

到鲁县时,已是盛夏。

这一路,驩儿像是变了个人,笑得多了,话也多了。

硃安世心里纳闷,想是即将分别,这孩子珍惜聚时。他也便一起尽量说笑。

韩嬉见他们两个开心,兴致更高,途中只要见到有吃食卖,便买一大堆来,三个人在车上一路吃得不停嘴,都胖了不少。

驩儿断断续续讲起自己的娘、这几年的经历、到过的地方:

他娘带着他从临淮逃出来,那时驩儿才三岁多。他们沿着海岸曲曲折折一路向北,途中搭海船到琅邪,又过泰山、济南,进入冀州,前后近两年,才绕到常山。这一路,官府一直在追捕,绣衣刺客也不断袭击,好几个人为救助他们母子而丧命。常山之前的地名,驩儿都不太记得,是硃安世按地理大致猜测出来的。

在常山,他娘找到一个叫姜德的人。在姜德家才住了几天,捕吏就追了来,他娘从前门引开捕吏,姜德带着他从后门逃走,一路向北。驩儿从此再没见过他的娘。逃到北地,一老一少被关进牢狱,又被匈奴掳走,押到营中为奴,随军喂马,不时要受匈奴斥骂鞭打。

两年后,汉军和匈奴交战,匈奴大败,姜德和驩儿被汉军救回。军中有个屯长恰巧是姜德的侄子,名叫姜志,他认出姜德,便将他们收留在身边。姜德本已年迈,又受了风寒,不久病故。临终前,他嘱咐姜志送驩儿到金城,交给故友楚致贺。

绣衣刺客不知道从哪里听到消息,赶到张掖。姜志带着驩儿避开刺客,逃往金城,找到楚致贺。绣衣刺客也尾随而至,姜志拦住绣衣刺客,楚致贺带着驩儿逃走。不久,绣衣刺客就追了来,楚致贺把驩儿藏到一个驿亭朋友家,自己引开了绣衣刺客。

过了几天,申道从湟水赶来,接走了驩儿,带着他一路躲开追杀,绕路赶往长安,直到扶风见到硃安世……

硃安世驾着车,将驩儿这些断续经历串起来,细细寻思。

他自己虽然自幼也尝尽艰辛,但比起驩儿,则尚算是很平顺了。正在感慨,忽然发觉其中有一事奇怪,忙扭头问驩儿:“你娘当年都到了泰山,离鲁县很近,没去你伯祖父家吗?”

驩儿坐在车沿上,低着头,将那木雕漆虎放在膝盖上,让它奔爬翻滚,玩得正高兴。天气炎热,汗滴从他额头一颗一颗滚落,他都浑然不觉,也没有听见问话。

硃安世又问了一遍,他才抬头应了句:“没有。”

硃安世纳闷道:“你娘为何不去孔家,反倒去投奔他人?”

驩儿仍玩耍着漆虎:“我也不知道。”

韩嬉听见,在一旁道:“驩儿他娘当时正在被缉捕,或许是怕连累到孔家,所以没去找。”

硃安世觉得在理,点点头,继续驾车赶路。

行到一个小集镇,硃安世想起一件事,便停车去买了几个鸡蛋、一把干艾草、一块蜡。回到车上,用刀尖在鸡蛋顶上,轻轻戳开一个小孔,用嘴吸尽蛋汁,然后将蛋壳放在太阳下烘烤。

韩嬉和驩儿都很好奇,他却笑而不答。

离了集镇,又行了一段路,赤日炎炎,热得受不了,他们便将车停到路边,坐在一棵大树下乘凉歇息。

硃安世笑着对驩儿说:“看硃叔叔给你变个小戏法。”

说着拿过一个蛋壳,取出水囊,对着蛋壳小孔,注入了少许水,又点燃艾草,塞进蛋壳,将蜡烤软,封住小孔,然后放到太阳地里。

硃安世坐下来,笑道:“好,仔细瞧着!”

三个人都盯着那蛋壳,过了半晌,那蛋壳忽然微微晃动起来,接着,竟慢慢飘了起来,一直升到一尺多高,才落了下来,摔到地上,磕破了。

驩儿惊喜无比,韩嬉也连声怪叫,硃安世见戏法奏效,哈哈大笑。

这是他当年被捕前学到的,那日他去长安,在街上遇到一个旧识的术士,这术士曾是淮南王刘安的门客。硃安世请他喝酒,那术士喝的痛快了,便教了他这个小戏法。[《淮南万毕术》(淮南王刘安)记载了一项“艾火令鸡子飞”的游戏。注释中说:“取鸡子去其汁,燃艾火内空卵中,疾风高举自飞去。”这是世界上最早的“热气球”原理记录。]硃安世当即就想:回家照样子做给儿子郭续看,儿子看了一定欢喜。

谁知喝完酒,回家路上,他醉得迷迷糊糊,被捕吏捉住,关进牢狱,不久就随军西征,这戏法也就一直没有机会演给儿子看。

现在看到驩儿高兴,他很是欣慰,便教驩儿自己做,驩儿玩得无比开心,一个接一个,把十几个鸡蛋玩罢,还意犹未尽。

杜周终于升任御史大夫。

这一天,他已经望了十几年。

当年,在御史大夫张汤门下为丞时,他便暗暗立下志愿,此生定要挣到这个官位。

于是,他处处效仿张汤,并处处要胜过张汤:张汤执法严苛,他就执法酷烈;张汤依照儒家古义断案,他则深知那些儒经不过是责下之词、御民之术,皇帝喜怒才是生杀之柄,于是他便尽力揣测天子之意断案;张汤得罪同僚,被陷害枉死,他便尽量谨慎少语,不给人留任何把柄;张汤当年因严审陈皇后巫蛊一案[巫蛊:汉代盛行的一种巫术。当时人认为请巫师将桐木偶人埋于地下,施以诅咒,被诅咒者即有灾难。汉武帝时期曾发生两次重大巫蛊之祸,第一次为皇后陈阿娇,因为失宠,找巫师诅咒受宠嫔妃,被察觉后被废,牵连被诛者三百余人,参见《汉书·外戚传》。],得天子器重,他便时刻留意当今卫皇后,查出皇后侄儿违纪便毫不留情[《史记·酷吏列传·杜周》:“捕治桑弘羊、卫皇后昆弟子刻深,天子以为尽力无私,迁为御史大夫。”]……

十几年来,他铁了心,诛杀了十数万人,流的血几可汇成一片湖,才一步步升到廷尉,却稍一不慎,便被罢官,跌回尘埃。所幸又被重新启用,任了执金吾。从此,他行事越发小心,一丝一毫不敢懈怠。哪知却偏偏遇到盗马贼硃安世,让他又一次险些栽倒。幸而硃安世送回了汗血马,否则,他早已成了沟中一具腐尸。硃安世至今虽未捉到,但案子却牵连出两大玄机:

硃安世身边那孩童竟是孔安国之孙,而追杀这孩童的绣衣刺客,竟是光禄勋吕步舒派遣。

当年孔安国全家暴毙,杜周正任御史中丞,临淮郡将案情呈报上来,他也曾上奏御史和天子。但天子毫不介意,他便也就不愿经心,因此随手批回,不再去管。没想到孔安国竟还有一个孙子存活,更没想到吕步舒会暗中派刺客追杀这孩童。

这小儿究竟有什么玄奥?

他想来想去,只找到一条头绪:当年孔安国全家被毒死恐怕另有隐情,而这隐情与吕步舒定然有极大关联。

吕步舒向来深藏不露,当年因审讯淮南王刘安谋反一案,大得天子赞赏,被选入光禄寺为大夫。光禄寺原名郎中令,本来只是宫廷宿卫官署。当今天子继位后,见丞相总管百僚、独揽官吏任免权,心中不乐,便改郎中令为光禄寺,扩充职任,征选能臣,聚集在自己身边,作为内朝近臣,直接受皇帝诏命行事,光禄寺因此权势日盛。

杜周一向对光禄寺深为忌惮,因此不敢深查吕步舒,心想暂且留下个线头,暗中留意即可,以备后用。

谁知吕步舒反倒跳出来帮了他的忙。王卿意外自杀,杜周忙命刘敢去探问内情,刘敢从御史府一个仆人口中得知:王卿藏匿了一个孩童,吕步舒命光禄大夫暴胜之前去捉拿,王卿放走孩童,自己畏罪自杀。

巧的是,刘敢还查探出,那孩童正是硃安世在扶风救走的那小儿。

想到硃安世,杜周竟已不知是该恨、还是该谢。硃安世让他束手无策,更当众羞辱他,但若不是硃安世,王卿便不会死,御史大夫这个官位便不会腾出来。

无论如何,他终于升为御史大夫,位列三公,监察百官。

他命左右人都退下,等门关好,取过新赐的冠服,换上朝服,系好青色绶带,从绶囊中取出银印,赏玩了一番,才装回去挂在腰间,又端起三梁进贤冠,[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“御史大夫……位上卿,银印青绶”。《后汉书·舆服志》:“进贤冠,古缁布冠也,文儒者之服也。前高七寸,后高三寸,长八寸。公侯三梁。”]走到铜镜前,仔细戴端正。而后对着镜子,抬颔,扭头,振臂,转身,走动,虽稍有些不自在,而且身脸太瘦,稍显孱弱,不过毕竟是三公冠冕,气度自然威严。

他站定身子,朝着镜子咧开嘴,想笑一笑,虽然心底十分欢欣,却发现,这么多年来,自己已经不会笑了。

>